鳄头鳗

Gavialiceps taeniola   Alcock
   

  15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无标本。依据Chen and Weng (陈兼善, 翁延辰, 1967) 的描述。
测量标本31尾,体长310-810mm;采自台湾东港。
体长为体高的34-38倍,为头长的11.0-12.5倍。头长为吻长的2.1倍,为口裂的1.7倍,为眼径的15-17倍。尾部长为头与躯干合长的2.5倍。
体延长,略侧扁,后部纤细。体光滑柔软。头小且长,头顶扁平,口裂后伸到眼后下方。唇无褶。颌突出,上颌较下颌略长。吻尖,侧扁,吻端两侧各有一凹刻。前鼻孔裂缝状,位于吻端中央;后鼻孔亦为裂缝状,裂缝孔宽稍大于前鼻孔,位于眼前。舌不游离。颌骨齿3行,中行最大。犁骨齿1行,有9个较大犬齿,在各犬齿之间有2-3个小齿。前上颌齿为小犬齿,呈丝状。鳃孔小,垂直,侧下位,两鳃孔间隔窄小。体无鳞。侧线存在。
背、臀鳍后部均与尾鳍连续。背鳍始于鳃孔上方,臀鳍紧位于肛门后方。无胸鳍。
福尔马林浸泡标本浅灰色,背部和体侧散布小斑。除侧线外,在背部、吻及眼间隔处色较暗,特别是鳃盖,尾部黑色深。

国外分布
国内分布

中国产于台湾东港,为一种极稀少的深海鱼类

分类讨论

Chen and Weng (1967) 发表的台湾一新种“台湾鸭嘴鳗Chlopsis taiwanensis”,其主要特征是:颌齿2行,有一长犁骨齿块,吻端后上颌有一空隙,吻端两侧有一凹刻,无胸鳍,鳃孔间隔窄等。这些特征与原在鸭嘴鳗科现放在海鳗科的鳄头鳗 (Castle, 1977) 相同,故我们将它列为鳄头鳗的同物异名。